什么是预防性保护
文物和艺术品的劣化是一个渐进、自然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减缓。预防性保护通过预防、减少、减轻各种因素对藏品保存带来的影响,它需要整体分析和持续不断的评估,涉及藏品如何储藏、如何拿取、如何展示、如何维护等。
成功的预防性保护需要所有文化遗产工作人员的努力,它要求严密的规划、团队合作,以及必须的资金。引起大多数文物和艺术品损害的*常见的因素包括:光照、相对湿度、污染、人为因素、虫害等。预防性的保存寻求减轻这些因素对藏品的影响。很多用于预防性存储基于常识和良好的管理。但是,得到专家的意见也非常重要。适当的和持续的培训,确保跟上*新的保存技术也非常重要。
造成藏品衰化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威胁 | 细节 | 危害 | 潜在的原因 | 预防的方法 |
人为因素 | 工作人员 参观者 非法入侵者 | 破损、磨损、被盗 | 过多操作—开放性展示—无序存储-标签问题-操作失误-清洁不妥 监管不足 | 防止参观者触摸展品,重新组织储存空间,给藏品贴上清晰的标签,只限于必须的操作,使用被认可的程序,升级物理和电子的安全系统,培训和监督员工 |
相对湿度 | 不合适的相对湿度水平(太高或者太低) 相对湿度的快速波动 | 高的相对湿度引起霉菌滋生,导致腐蚀, 低的相对湿度引起材料的脆化, 相对湿度的波动引起爆裂、起皱、变形 | 天气的变化 水灾或者漏水 地板的用水清洁 渗入墙壁的湿气 建筑的不良隔热 不良的通风 不适当的热源或者温控系统 | 定时测量和记录相对湿度, 重新组织藏品,使*敏感的材料放在*适合位置,改善空气流通,提高隔热能力,尝试强制性的湿度控制(通过使用增湿器或者减湿器) |
温度 | 不合适的温度 温度的快速波动 | 热加快衰化过程的发生,温度的波动引起爆裂、起皱和变形 |
天气的变化 建筑物隔热不良 不良的温度控制 | 定时测量和记录温度 提高隔热效果 在展示盒中加衬垫 控制温度(通过空调或者使用温湿度控制) |
光照 | 暴露于过度的光照下,尤其过高的光强度的光照, 短波光(紫外线) | 褪色,变色,变脆,粉碎 | 自然和人造光: 太多的窗户,藏品安放位置不对,不恰当的人造光源, 缺少紫外线过滤或者遮光设施 | 测量光强度和紫外线(UV)水平,设定年度光照lux时间限制,在展示空间过滤减少紫外线,在储存区隔绝所有的光照,减少展示的时间
|
虫害 | 鸟类 鼠类 昆虫 霉 细菌等 | 藏品被吃掉 藏品褪色、污损 | 建筑物的缝隙 潮湿(相对湿度过高) 新藏品或借出的藏品带来的细菌等,清洁不妥善,昆虫的诱惑物或者在展示中使用的食源(如植物或者陈列的小道具等) | 定时检测(使用诱捕胶),检查所有新的藏品,定期检查易受感染的藏品,立刻隔离已经受到感染的藏品,检查建筑墙体,保持储存空间凉爽,避免在潮湿地区存储藏品,定期彻底的清洁 |
污染 | 气体和微粒污染,尤其是氧化物和硫化物气体,污物和灰尘 | 使材料衰化 | 在马路附近,缺少空气过滤设备,不良的门窗装备,不良的管理,不合适的清洁方法和清洁剂 |
鉴别空气污染和粉尘污染的类型和来源,测定污染的危险,减少污染物的进入,或者使用通风机械,过滤、减少影响,储存盒或者文物的包裹材料,使用净化技术,但是不要过度使用化学用品 |
储存和展示的材料 | 有害气体,从用于保存和展示的材料,裱褙材料、装框材料,储存架、盒子和包装材料中迁移到艺术品上的化学成分和颗粒 | 腐蚀藏品 变色 物理上的损害(例如,出现污损) | 使用不合适的材料,含酸性物质,尤其是:纸板、纸张、复合木材、油漆,胶水,塑料,毛布或者其他毛纺材料 | *理想的是只使用那些被认可和经过专门检测的材料,避免使用有问题的材料,在使用一种未知的材料之前,要进行测试,通过密封、覆盖或者净化通风口来减轻可能的损害 |
灾难 突发事件 | 水灾 火灾 | 水灾会导致污损 ,墨水或者颜料溶化,霉菌滋长,膨胀,腐蚀、分解 火灾导致藏品被烧掉,灼伤、导致化学反应 | 水灾可能由水管爆裂、屋顶漏雨所造成,消防用水,飓风和疾风造成 火灾可能由用电故障,人为纵火,意外,闪电等原因造成。 | 制定一个综合的灾难解决方案,包括所有位置的检查清单,比如,承包人(在建设期间尤其需要特别的管理) 维护清单(内部和外部的维护)不允许抽烟,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检查 |
温度和相对湿度
温度和相对湿度对考古文物带来什么危险?
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导致衰化的主要因素。相对湿度(RH)以百分比表示,表示空气中所含的水汽的比率。低的相对湿度意味着干燥的环境,因为空气可以吸收湿气;高的相对湿度表示空气是潮湿的或者是湿润的,不能再吸收更多的额外的湿气。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试,相对湿度使用湿度计来测量,温湿度计可以同时测量温度和湿度。
尽管温度和相对湿度都会影响藏品,但是对于大多数藏品而言,相对湿度是更重要的影响因素。高的相对湿度,可以引起金属藏品的腐蚀,有机材料的膨胀、霉菌的滋长和虫害的滋生。低的相对湿度引起藏品收缩,变脆。而高温则加速了化学反应的速度并且给有害物的滋长的提供了环境。通常来说,高温湿度水平加速材料的化学反应,尤其当这些材料的成分本身就不稳定的情况更容易发生腐蚀和恶化。
太高或者太低的相对湿度、或者快速波动的相对湿度都会给藏品带来极大的风险,由于有机材料容易吸收和释放水分,这种类型的材料会随着相对湿度的波动而膨胀或收缩,由此产生的压力导致藏品出现裂纹或者开裂。因此,避免相对湿度的快速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在24小时之内相对湿度的变化不能超过+/-5%,同时相对湿度保持在安全的范围,如,有机材料和合成材料为40-65%,金属藏品为50%以下,而铁质的考古文物需要低于20%。
相比温度的控制,相对湿度的控制更加重要,但是,由于人体对温度的变化比对湿度敏感,因此人们首先考虑的是公共建筑内部的温度问题。对于藏品的保护而言,15-25摄氏度(59-77华氏度)对于大多数藏品来说是可接受的,如果可能,储存室中应该保持更低的温度来节省能源和减缓衰减的速度。
温度或相对湿度引起的衰化问题及原因
材料 | 指示 | 可能的原因 |
金属 | 腐蚀,光滑表面失去光泽 | 相对湿度太高(抛光的金属,如黄铜或青铜,在低于15%的相对湿度中不会失去光泽) |
玻璃(不稳定) | 导致表面的潮湿,细裂纹,变得不透明 | 相对湿度不合适或者波动太大 |
玻璃(稳定)、 陶瓷、瓦片、未烧制的陶器、石头等
| 片状脱落 出现粉末装脱落、风化(盐析出)
| 相对湿度过大或者波动过大 |
裂化或者脱粒(室外环境) | 温度过低(结冰和解冻过程造成的损害) | |
化石、矿石 | 黄铁矿的腐蚀(硫化物的氧化) 盐风化 | 相对湿度过高(加速衰化) |
裂化、亚化石的骨类、页岩附近的标本 | 相对湿度太低 | |
自然博物馆 | 霉菌 标本的变形 | 相对湿度过高 |
昆虫的滋生 | 相对湿度的波动过大 | |
木头,纺织品,骨头,象牙,皮革,纸张 | 出现霉菌 | 相对湿度过高 |
裂纹、变形、扭曲 | 相对湿度波动过大 | |
出现裂纹、变形、片状脱落、 变脆、收缩、粘合剂的干裂失效 | 相对湿度过低 | |
塑料 | 变形 | 不合适的相对湿度及波动太大 |
出现静电,过度积尘 | 相对湿度太低 |
博物馆藏品对相对湿度的特殊要求
材料 | *适宜的相对湿度(除非有专门的说明,一般为50%) | 可以接受的相对湿度范围(除非有专门的说明,一般为40%-65%) | 敏感性(表明要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相对湿度的变化,每小时的变化不超过+—3%,24小时内不超过+/-5%) | |
出土金属(有色金属) | 35%(还可以更低) | 15-55% 15-55% | ||
出土的金属(铁) | 15%(还可以更低) | 0-40% | ||
钱币和纪念章 | 15% | 15-40% | 视乎腐蚀的产物,氧化物和铜绿的形成,以及他们的稳定性 | |
陶瓷,瓷砖石头 | 20% | 20-60% | 视乎植入的盐分的活性 | |
地质化石(普通) | 45-55% | |||
地质化石、硫化铁矿和白铁矿(以及包括这些矿物质的化石) | 30% | 30-50% | 一定不能超过50% | |
亚化石骨类、牙齿,包含页岩或者粘土的化石 | 不要小于40%相对湿度 | |||
纸质 | 45% | 40-55% | 有些权威人士推介更低的湿度 | |
摄影作品 黑白正片 黑白负片 玻璃底片 彩色正片 彩色负片 |
40% 35% 30% 40% 25% |
30-50% 30-40% 20-50% 30-50% 25-30% | ||
服装、纺织品 | 30-50% | 丝、毛比棉、麻对湿度更加敏感 | ||
玻璃(雕花) | 需要严格的控制相对湿度,防止进一步的衰化 | |||
家具(榫卯) | 榫卯家具需要特别稳定的环境,对环境的敏感度视乎木材的种类、粘合剂的使用,表面处理,涂料等 | |||
漆器 | 50-60% |
日本的权威专家推荐更高的相对湿度,70% | ||
象牙,骨类(雕刻) | 50-60% | 雕刻类的物品,比解剖组织类需要更多的控制(但是比亚化石材料需要的限制要少一些) | ||
皮,革,粘合物 | 45-60% | 根据制革的方法不同而有差别 | ||
布面油画 | 40-55% | 用吸湿性强的粘合剂比那些用蜡或者是合成材料作为里衬的油画更加不稳定,NB的一些材料建议温度的变化(甚至是短时间的轻微 温度变化)比相对湿度的变化带来更大的风险,因为高温会带来颜料的热膨胀 | ||
画在木板上的绘画作品 | 45-60% | 视乎木材的类型,颗粒和厚度,视乎平面和结合部分的方法。有一些需要小范围的相对湿度水平来尽量减少变形 | ||
木质 着色并且涂漆的 | 45-60% | 包括乐器、模型等
| ||
塑料 | 40% | 30-50% | 塑料对湿度有反应,但是如果是比较薄的塑料或者暴露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低的相对湿度会引起静电反应,加速灰尘的积聚 | |
羊皮纸 牛皮纸 | 50-60% | 具有很大的吸湿性,需要严格控制相对湿度 | ||
金属制品(历史文物) | 35% | 15-55% | 视乎金属的保存状况,和氧化的形成 |
怎样监测温度和相对湿度?
对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控制是预防性保存的关键。仅凭监测不能防止损害,但是通过监测可以随时知道储存空间的情况,因此监测是防止损害的**步。从环境监测中得到的数据通常是重要的辅助性信息,也是改善储存空间的根据。为了达到*高的效率,监测方案应该仔细安排,应该持续经过一轮季节的变化,需要记录在储藏室和展示空间中的季节性和日常的温湿度波动。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监测仪有不同类型可供选择。
直接读取的温度计和湿度计
是*简单实惠的环境监测仪器,但是这些产品不会记录所有的数据,需要专人定时检查并记录读数。*好能够设定一个有规律的时间表,记录包括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的读数,并把这些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直接读取的温度计和湿度计可以分为几类。
湿度指示卡是一张很小的卡片,上面注入了化学制剂,可以从蓝色(干)变为淡紫色或者粉红色,根据当地的湿度的不同。这是*简单的湿度计,而且是*便宜的(大概21美元一包,里面包括100张湿度测试卡)。这类产品的使用寿命很长,但是不能提供更**的数据。
干湿球湿度计
干湿球湿度计测量周围的(干球)温度和蒸发的水蒸气的温度(湿球),这两种温度进行比较从而产生了相对湿度的读数。有两种版本可供选择,一种是数码化的,另外一种是手摇式的。数字式的湿度计用一节小电池提供电扇动力,使空气气流通过湿球。手摇式的湿度计要求几分钟的手工操作,达到所需要的气流,达到湿球可以测量温度的气流量。这种湿度计需正确维护,如果灯芯被污染了,或者电池电量不足,会引起通过湿球的气流不够而产生错误的数据。
数字化的温度计和湿度计是很方便的工具,带有数字感应器,能够马上读取温度或相对湿度,或者两者同时读取。有一些产品有内置的记忆功能,可以记录温度和湿度的*低和*高的读数。这些数字化的温湿度计比较小巧,准确而且相对比较便宜。有一些需要时间等稳定之后才能读取。
温湿度计记录仪
这些产品结合机械的或者是电子的感应器使用,可以控制两臂,每个臂顶部有一支笔用于记录温度和相对湿度。从而提供被检测空间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记录。
一些产品提供远程导线,方便检测密闭的储存室,或者不容易到达的储存空间。其他的有过高或过低温湿度的警报。通常来说,电子感应器比机械感应器好,电池作为动力比用发条驱动的要好。
除了购买温湿度计,也必须购买表格,替换的笔和电池作为备用品。与其他的环境检测产品一样,温湿度计同样需要每隔几个月要进行校准,保持准确的读数。根据环境的需要,图表需要以天、周、月为基础进行更换。这些图表提供了持续的温度和湿度条件的记录,而不需要员工每天多次进入实地收集仪表的读数。图表同样提供了温湿度波动的信息,这些可能与天气或者是建筑系统相关。
数据自动测定(记录装置)
小型的数据自动记录装置可以放在展示空间或者储存库中。它们可以记录环境数据,可以在计算机上下载应用软件程序进行分析,从而制作出简单易读的图表。相比温湿计而言,数据自动记录通常更加准确,需要的调节也比较少。
硬连线系统
硬连线系统用于一般环境的检测,提供实时的数据,可以即时发现问题。一个传输器,包括传感器和电子元件,传送信号到1公里之外,测量温度和相对湿度。中心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并在温度或者湿度的波动超过或者超出设定参数的时候,发出警报。
无线电遥测系统
无线电遥测系统提供传感器传出来的数据,传感器记录环境数据,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输送数据。这些数据由低功率的无线电波传送,接收器获取这些数据。接收器连接着一个控制器,可以在电脑上进行解析并永久收藏。得到这些信息而不需要接触文物或者进入储存库,这是比数据自动测定更好的地方。传感器的安放不限于特定的场所,像在硬链接系统中一样,但是在展览或者储存空间改变的时候也可以进行位置的调整。安装无线电遥测系统是非常昂贵的,购买和维修的成本都很高。初始的无线电频率也会受安保部门或者维修部门的无线电干扰。
结论
选择用于监控相对湿度和温度的设备*终取决于机构的预算,要求和需要检测的空间的局限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在一个地方使用两种检测设备,例如一个干湿球温湿度计来校准自动测定上得到数据。
如何防止文物受到光照的损害?
光照会对文物造成严重的,不可挽回的损害。光照是造成褪色和化学损坏的原因。光照水平可以用尺烛光(footcandles)或勒克斯(lux)这样的单位来表示,尺烛光相当于一根蜡烛在一英尺远的地方照过来的强度,或者是光照量相当于每平方英尺1流明的照度。勒克斯是是照度的国际单位,相当于每平方米1流明的照度。一个尺烛光相当于大约10流明。
光照对藏品的伤害与光照的强度和光照的时间成正比。500流明的光照引起的伤害与在每年光照为50流明下暴露10年的伤害在理论上一样的。因此,短时间暴露在高照度水平下(例如,2500流明的照相机闪光灯或者是实验室的光照,或者是200流明的短时间展览),假如这样的高曝光,有一个长时间的低照度或全黑环境中保存作为补偿的话,不一定会引起藏品总体保存上不能接受的损害。
在博物馆的展示中通常要减少光照,合适的展示光照加上计时器,或者限制对一件藏品的在一年中的总体曝光时间,是必须的。对光照特别敏感的藏品,设立年度的流明-小时的曝光限定是有用的。流明小时是曝光量的测量单位。(流明X时间)
藏品在展示中的建议光照
材料 | 建议的*大可见光水平(每平方米的流明数lumen,或者勒克斯lux) | 建议的年曝光量(勒克斯小时)(光照X时间) |
浸水的有机物 | 全黑的环境 | 不适用 |
考古古物,纺织物,档案材料如水彩画,版画,素描,纸质物品,摄影作品(彩色),幻灯片 | 50 lux
| 96,000勒克斯小时 |
塑料(尤其是人造树胶,硬橡胶,聚乙烯) | 100 - 200 lux
| 192,000 - 384,000 |
未染色的皮革,木材,牛羊角,骨器,象牙,照片(黑白) | 200 lux | 384,000 |
无机物(如金属,石头,玻璃、陶瓷等) |
300勒克斯(这些材料在更高的流明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过度的伤害,但是这个照度可以减少参观者眼睛的不适,减少参观较暗的地方的藏品的参观者眼睛的不适。同样的原因,在博物馆的公共空间中推荐的*大照度为400勒克斯。 | 576,000+ |
*简单的防止光照对藏品的伤害的办法是减少进入储存和陈列空间的光照。太阳光含有大量的紫外线,比大多数的人造光源的损害更大。因此,*好使用遮光布或百叶窗等来过滤自然光:这样做同时可以减少太阳光带来的热能。中密度滤光膜可以减少通过窗户进入建筑的光照的总量,但是人们仍然可以通过窗户透视外面。广泛应用于公共汽车和火车的这种薄膜可以提供窗户遮光的有效选择,或者也可以挂上窗帘。当不需要的时候关闭室内的灯光,要把藏品放在文件夹或者盒子里,这样也有利于减少长期暴光带来的伤害。
大多数的光源都会发出紫外光。这种光是人的肉眼不可见的,是在光谱的紫色末端部分,对大多数的博物馆藏品都是有害的。因为紫外线不是我们观看事物所必须的,而且也很容易通过使用紫外线过滤器来减少或者去除)。测光表可以用于测量紫外线在光源中的比例,使用的单位是每流明中的微瓦数(mW/lumen)。*大的可接受的读数是75 mW/lumen,经过过滤可以使之降低到10 mW/lumen以下。定期检查UV过滤器的功效是必须的(尤其是窗户的覆盖和贴膜),因为这些产品的功效会随着使用时间而降低。研究表明,各种过滤管可以保持对紫外线的吸收功能大约10年左右,紫外线过滤的窗户贴膜的使用寿命也是10年左右。
从光源带来的热辐射也是非常重要的,荧光灯尽管发出的热量较小,但是需要加上护套减少相对较高的紫外线。光纤照明通常是发出热量*少的光源,因此也是*适合于室内和封闭的环境的光源。
如何检测光照
很多材料尤其是有机物,对光是很敏感的。这些材料如果过多地暴露在光照之下,会引起褪色和结构的损伤。为了保护藏品免遭光照的损害,结合检测和控制光照的水平和曝光的持续时间,是防止光损害的*好方法。把藏品放在全黑的环境中是不现实的。为了藏品得到*好的保护,应该意识到藏品将会暴露在怎样的光照环境下。使用可见光和紫外光的测量表来测量照明度,
可以使用合适的,*划算的预防性技术,定期检测。确保光照水平不会超过推荐的水平。藏品在展览的过程应该保持记录,记录光照环境,以及每件藏品一年中的光照量(强度X曝光时间)。
监测光损害
褪色和变色是光照造成的*常见损害。有两种工具可以用来帮助测定在某个地点光的强度所引起的褪色和变色的程度。
纸质材料、纺织品类材料等,可以检测材料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同样的时间里所造成的损害。加拿大保存学会建立了光损害的计算尺,来评估在某种光强度下曝光时间中造成的损害结果。光照损害计算尺是可以滑动的塑料计算尺,可以排列光照的类型,光照水平、曝光时间、以及蓝羊毛布的在这种条件下的褪色程度的预测。例如,假定一件艺术品放在150勒克斯的光照中达100年,它的褪色程度和这件艺术品在5000勒克斯中3年的褪色程度是一样的。这种计算尺同样可以对比经过紫外线过滤的光照和未经紫外线过滤的光照所造成的损害。
可见光和紫外光表
可见光的测量用勒克斯或者尺烛光为单位,紫外光的测量则用每个流明中的微瓦含量。测光表测量所有照射到物体上的光,专门的紫外光表则用于测量光照中的紫外线成分,紫外线是*活跃的,对藏品伤害*大。如果紫外线的水平超过75微瓦/流明,就需要对光照进行过滤。
勒克斯或者是尺烛测光表,*好选用能够读出小于5尺烛光或50勒克斯的测光表。
*基本的测光表只是测量可见光的,或者用尺烛光为单位,或者是用勒克斯为单位,或者两者都有。他们通常有数字式显示式,便携式,用电池的等类型的产品,测量的范围从0-2000尺烛光。有一些有遥感器。
大多数的紫外线测光表同样可以测量可见光,有一些甚至还可以测量热辐射,透过窗户的阳光中的热量灯光发出的热量,而且可以自动记录数据。热辐射测量表也可以测量热反射膜的性能,基本款的测光表都有数字式的显示并且使用电池。紫外光测光表可以测量紫外光的总量,和可见光中紫外线的含量。
用照相机测量光照水平
可以使用35厘米的单反照相机来估测光照的水平。它不像使用测光表那么准确,但是也能提供与使用测光表相比3尺烛光误差之内的数据。这种方法要求使用35厘米的单反镜头的相机和内置的测光表,以及一张12" X 16"的白色卡纸。
步骤:
1、把胶片速度读数调在800感光度,快门速度设置在1/60秒。
2、拿着白色卡纸遮住藏品的前面,与藏品角度相同。
3、把相机放置好,使取景框正对白色卡纸
4、调整光圈,直到相机的测光表显示为正确的曝光
以下的数据显示了光圈值的读数和光照的勒克斯或尺烛光之间的关系
F4表示50勒克斯或者4.6尺烛光
F5表示100勒克斯或者9.3尺烛光
F8表示200勒克斯或者18.6尺烛光
F11表示400勒克斯或者37.2尺烛光
F16表示800勒克斯或者74.3尺烛光
虫害对藏品带来的损害
考古材料,尤其是有机物材料,如皮质、木质、自然纤维织物、纸质等非常容易受到一些生物如脊椎类动物、昆虫,甚至微生物如霉菌的损害。物理上的损害(被挖被抓被咬)和化学的损害(害虫的唾液、消化液、粪便等的污染)会导致从弱化到污损*后变为粉末等各种程度的损害。这种损害通常是不可挽回的严重损害。而且损害发展得非常快。防止害虫接触到文物是保护文物*有效的方法。
怎样保护藏品免遭虫害?
预防性保护的各个方面是相互支持的,在害虫的防止上尤其如此。建立和跟进虫害的综合管理(IPM)系统是防止虫害出现的重要一步。虫害综合管理系统的目的是保护博物馆及其藏品免遭虫害,与此同时,减少使用杀虫剂,因为杀虫剂对藏品、工作人员和参观者都是有害的。传统的控制虫害的方法通常包括化学的和/或熏剂,这些会使材料污损,使材料发生化学改变,对接触藏品或者在附近办公的员工带来短期或者长期的健康威胁。
如果建筑的外部得到维护,虫害进入建筑的机会将会减少。检查建筑的外墙是否有老鼠能进入的地方,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维修。外部的门窗应该严实,可以安全地关牢。所有的通风口和通道应该用电镀的金属丝网防止动物进入。鸟巢应该除去,外面的鸟粪也要尽量减少,因为鸟粪容易吸引皮蠹的幼虫。同时要确保建筑周围没有积水。
在建筑内部,一下的步骤可以减少虫害的肆虐:一个清洁的环境以及对环境的严密检测可以减少虫害在储存区域安家的机会。食物和饮料应该限定在远离藏品的指定的区域,建筑物内的垃圾应该每天清理。定期扫除地板上的灰尘,擦拭照明设施(尤其是荧光灯),因为这些地方容易积聚昆虫的尸体,同时也要清理掉所有的食物源。储存区应该保持干爽,清洁、整齐。进一步的防范措施就植物和鲜花在建筑物内部需要限制或者完全避免,以此来防止昆虫随之进入。
为了减少霉菌的滋长,环境应该保持干爽,相对湿度应该控制在45-60%之间,同时,相对湿度应尽量保持稳定,减少波动。保持良好的通风,减少湿气的形成。储存区保持干净无尘,因为灰尘中包含霉菌的孢子。天花、水槽、窗户和管道的漏洞要及时修补并保持干爽。
如果任何一件藏品或储存区的任何一个区域变得潮湿,应尽快除湿和清洁。藏品不能放在地上或者直接靠着外墙,因为这样的墙通常会有较高的相对湿度。
昆虫和真菌的感染通常表明环境出现了问题,例如相对湿度太高,建筑结构中有缝隙,管理不良等问题。为了保护的藏品,应该要了解清楚哪一种类型的害虫会带来损害,以及怎样识别感染的信号。使用胶水或者粘性胶带是测定现存状况并识别虫害的好办法。这种检测用品可以由本地的虫害控制技术员提供,也可以在五金店购买,通常是条状的,也可以折成盒子。
这些胶带应该放在昆虫经常出没的地方,成虫经常会迁徙产卵(通常在4月到7月之间)。放置胶带*好的地方是沿着壁板,在储存和展示的家具下面,在接近地面排水管的窗台上,以及储存柜中。在建筑物内的非储存区域内监控,确保虫害不会进入这些区域再蔓延到储存区。这些地区通常包括设备室、阁楼,电线或水管通过的槽隙,厨房,材料库、或者是建筑物四周,积聚了植物的碎片,动物的窝,或者是霉菌和苔藓容易滋生的地方。
绘制建筑平面图,在图上标明放置了胶带的地方,以免遗忘,广泛放置检测胶带并定期检查,必要的时候替换。在检测期间记录在哪一张检测胶带上发现了什么样的昆虫。不同的组织,例如加拿大保存学会和英国文化遗产机构,发布博物馆内*常见的虫害种类,帮助鉴别这些昆虫。博物馆常见的昆虫包括书虱、蠹虫、窃蠹、粉蠹、地毯圆皮蠹、衣蛾、木蚁等。
如何治理虫害
要避免使用商业用的杀虫剂,化学的处理要尽量避免,因为不存在能够消灭所有的虫害问题的通用的杀虫剂。对于脊椎类的虫害,黏胶是*好的解决办法,老鼠夹或者诱捕笼子应该沿着墙角和内部的储存柜放置。在建筑平面图上标示放置的地方。这些笼子要每天检查。不要使用毒药,因为动物会在人发现不了的地方死亡,为其他的虫害增加了食物源。如果建筑物外面经常出现鸟巢,应采取措施干预。举例来说,金属丝网、45度角放置的金属片,或者在鸟类可能做窝的地方放置带尖角的金属丝等。鸟粪也应该及时清理,因为会吸引昆虫。
发现昆虫出没之后的**步要确定是什么昆虫,及滋生的严重程度。已经大量滋生昆虫的单一件藏品或多件藏品,应该用聚乙烯膜或者聚乙烯袋与其他的文物进行隔离,并进行冷藏(低于-20° C 或 -4°F)至少48小时。在被感染的藏品被移开之后,要在原地进行真空吸尘,移除幼虫或残留的昆虫。另外,发生过虫害的储存区也应该进行吸尘和清洁。使用过的真空吸尘袋事后要马上到外面的垃圾点处理。对于蛾子或者其他会飞的昆虫,可以在夜里放置低瓦数的灯,在旁边放上捕虫胶,来诱捕趋光的昆虫。化学的处理方法只有在所有其他方法都失败之后,或者是虫害的范围非常大的时候才能采用。霉菌的处理应该要格外小心,被真菌感染的文物应该小心封存在聚酯薄膜或者聚酯袋之中,并且使用单独的房间进行隔离(如果藏品比较潮湿的话,可以使用冰箱)。直到可以在保存室中进行处理为止。在处理被霉菌感染的藏品的时候要小心,因为真菌的孢子会散发到空气中,扩大污染的范围。如果藏品是干燥的,应该用真空吸尘器完全清除真菌孢子,使用过的真空吸尘袋要到外面的垃圾堆中处理。在文物隔离和清洁之后,检查感染区域的环境条件,确保合适的相对湿度和温度,减少霉菌滋生的可能性。
污染对藏品的损害
污染物质可以分为两类,气体和微粒,这种划分是基于大小,这两种污染有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污染源,包括从其他藏品上发出的污染。这两类污染对收藏品带来伤害,造成物理和化学上的改变。
污染源
有害的污染可以在储存和展示的每一个环节中。了解污染源并把对藏品的伤害可能性减到*低是必须的。空间狭小,加上空气流通不良,如在一个封闭的展示空间中,有害污染的水平会急剧上升。在这样的环境中,重大的损害就会发生。
空气污染来自博物馆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污染源,通常产生强烈的氧化剂,导致藏品发生化学反应,如乙酸和蚁酸,加快金属藏品的腐蚀,尤其是含铅的文物的腐蚀。胶带会散发有害的气体、用于粘合木材的甲基树脂也会散发蚁酸。含硫的材料,如木质、皮质、皮革制品、橡胶、以及特定类型的粘合剂会使银质失去光泽,对铜制品造成腐蚀,损伤摄影正片和负片,纸张、皮具和某些类型的石头。其他的气体污染源还包括,
油基油漆、清洁剂、展示材料,储存材料、建筑材料,硝酸纤维素薄膜、燃烧石油、工业废气排放、海洋空气中的氯化物等。
灰尘和污垢是颗粒污染*常见的,会对藏品的外观造成磨损和损伤,通常通过物理接触。灰尘通常包含植物的碎片,人类的皮肤、脱落的指甲和头发,这些都是虫害的食物来源。灰尘会吸收周围空气中的潮气,并附着在藏品的表面,从而变为霉菌或者其他真菌滋生的温床。微粒会集中或者残留在藏品的表面,时间长了而成为藏品表面的一部分。随着相对湿度和温度的变化表面空隙的膨胀和收缩,灰尘就粘在藏品的表面。含纤维的材料,包括地毯和布料,以及炉子、壁炉、厨房散发的烟都是灰尘的来源。
如何防止污染的伤害
防止污染的伤害与其他的预防性措施一样;保持清洁无尘的环境,检测储存的环境,改善藏品空间的净化系统。在藏品区不允许抽烟和饮食。建筑环境应该有新鲜空气的通风过滤系统。定期更换空调过滤器等。
门窗要密闭,箱子、墙壁、门窗的裂缝要及时修补,减少进入藏品区的污染。真空吸尘器应该备有高效的微粒过滤器,防止灰尘扩散。
为了防止藏品自身的污染也需要采取具体的方法。接触金属藏品,一定要使用手套防止污染,因为污垢、油渍,会通过手指带到藏品的表面。用于储存和展示藏品的材料应该采用化学性能稳定,不会发出有害气体的材料。用于建筑和裱褙的材料不能发出有害气体。会产生污染的材料如木质柜子和架子,洗涤剂和一些毛毯不应该在藏品区或者建筑空间内使用。档案或者文物不应该放在离复印机较近的地方,因为复印机在使用中会产生静电和灰尘。混凝土地板应该粉刷或者遮盖,防止扬起的土屑沉积在藏品上。
尽可能保持密闭防止灰尘和空气污染接触到藏品。符合美国国家标准(ANSI)的储存盒和文件夹可以为永久性的档案和文物提供一个稳定的微环境。
如何隔离污染
完全清楚污染是不现实的,而且有时候藏品本身就是污染源。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物理屏障,如薄膜,包裹材料和净化物质达到短期的保护。净化材料通常用于展示和储存的空间。这些材料可以吸收不同的以分子形式存在的污染,并且防止这些有害气体对藏品带来伤害。如使用活性炭在吸收有机化学物质方面是有效的。有一些化学物质是碳无法吸收的,因此它们会躲过过滤系统。一旦活性炭的所有接合处都填满了,活性碳过滤器就失效了,需要进行更换。
如何检测污染
尽管可以利用直接读出空气中的微粒的计算器,但是这些设备非常昂贵。*好还是使用可见的检查,主动的取样和被动的监控,使用金属片进行实验,材料的测试等。主动取样技术是收集污染的样本,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然后在实验室中进行分析。典型的做法是:一定容量的空气吸进并通过一个空气收集器,如过滤器或者化学溶剂,经过特定的时间之后,再抽取出来进行分析。被动的检测,或者是被动的取样设备(PSD),通常能够测试污染的种类,要求每种空气污染需要一个检测器。也就是说,需要一个有机的水蒸气的监控器,或者甲醛的监控器,PSD可以是一个小管子,或者是一个标记,这个标记敞开放在取样的现场。取样的时间可以从几个小时到几天的时间。通常,取样的时间越长,检测极限越低。检测的样本可以寄到实验室进行分析。检测极限通常取决于取样的媒介,存在的化合物,分析的技术和取样的时间等。PSD的优势是它们的体积很小,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如抽屉或者展示盒中使用。
使用金属片是进行腐蚀性气体的尤其是对金属造成腐蚀的气体检测。监视测试片放在藏品将要放置的环境中。金属条材料通常和需要保存的藏品的材料相同,例如,如果银质的金属条放在一个新展示空间中很快失去光泽,说明这个空间不适宜与储存银质的藏品,评估这种测试应该和其他的方法一起使用,因为这种测试不是很复杂。但是如果用于测试的金属条和测试的藏品的合金成分不同,会产生错误的实验结果。试样的方法的升级程序是:加快腐蚀的速度,在不同的金属试样上面通过提高相对湿度和温度来获取实验结果。
材料的样本要求取出小的样品材料并接受不同的实验的测试,通常也包括对污染物的测试。PH纸试和测试笔可以用于检测材料的酸性程度。其他的测试还包括:对于含硫材料的碱性溶液测试,对于含氯化物的塑料的貝爾斯坦試驗(Beilstein Test),对含有木质素的纸制品的间苯三酚盐酸测试,对含有甲醛和乙醛的材料的铬变酸测试,以及对含有挥发酸的碘化物-碘酸盐测试等。
如何兼顾保存和藏品的使用
作为一个原则,一件藏品被接触得越少越好。甚至藏品在展览中有较高的风险,因为比储存的条件下可能暴露在光照或者其他的环境危害之中。虽然如此,对于考古文物来说几乎没有理由不给人们研究,分析,为研究者和公众所接触。下面的一些提示可以*大限度地减少因为对艺术品的操作处理和公开的展览而带来的危害。
操作:为分析和研究的目的对考古材料进行操作的时候,动作尽量轻缓。从储存架上把储存盒转移到桌子上的时候,确保轻放,因为盒子的震动会给里面的藏品带来危害,尤其是玻璃和腐蚀的金属有可能是放在一个袋子里,会发生碰撞,从盒子中取出这些袋子时也要很小心。
用一些衬料如聚乙烯泡沫遮盖作品的表面。这样可以防止藏品放在其他坚硬的桌子上时带来的震动,把藏品从袋子中取出来的时候,一次只拿一两个,而不要倒出来多件藏品。这样可以防止对放在袋子里藏品的摩擦和损害,如玻璃,铁质,易碎的陶瓷等。
拿取藏品的时候一定要戴上手套,尤其是金属类的藏品,因为一旦沾染上皮肤带来的油污之后将会腐蚀。手套的选择视乎你要操作的藏品。丁腈手套(Nitrile gloves)或者橡胶手套通常是好的选择,因为棉质手套中的纤维有时候会挂住并且损害藏品。
如果可能,尽量在检查藏品的时候不用拿取。取而代之的是,把他们放在加金属支撑边的聚乙烯泡沫纸或者棉纸内衬的无酸盒子里,掀起盒子盖就可以近距离地查看藏品,而不用直接触及到艺术品。这是在对公众展示艺术品的时候,保护艺术品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
公开的展示: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展示艺术品,范围从永久性陈列到即兴的在手掌上展开艺术品。尽管每一种情况都不一样,作为原则要牢记于心的是,接触藏品带来的影响和藏品所处的环境。如果藏品已经得到很好的保护,同样要考虑到展示将给用于保存藏品的材料带来的影响。例如,如果丙烯酸粘合剂Acryloid B-72用于修补陶瓷片,高强度的展览灯光导致的高温可能引起粘合剂变软,导致修补部分脱落或者变形。了解展示的藏品将怎样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是有益的。准许公众和藏品之间互动的时候,*好随时检测环境状况,并提醒观众眼看手勿动。如果可以触摸,应该把对文物的损害降到*低。同时要考虑藏品被盗的风险。
如果希望做一个非永久性的展示,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应该使用耐久保存的材料,如无酸保存盒加上透明的聚酯薄膜盖子,确保加上衬垫保护盒子。根据艺术品的条件和操作对他们带来的风险来进行选择。例如,在选择展品的时候,可以选择耐久的陶瓷而避免选用铁质的文物,因为这些文物对湿气特别敏感,如果从严格控制的环境中转移出来很有可能会发生腐蚀的损害。
要在可获取和保存之间达到妥协,有足够的预算的话,应该购买加衬垫的带抽屉的标本柜,既可以保证能够看到储存在柜子里面的藏品,有参观者的时候可以打开柜子,拉开抽屉可以很容易观看到藏品。柜子里面的抽屉可以通过加衬垫来支撑较大的作品,或者是通过使用加衬垫的无酸盒子来进行间隔,储存较小的藏品。整个柜子可以使用硅胶保持干燥。通过使用储存柜来存放需要经常使用的文物,限制盒子移动的频率来达到保护的目的。
对文物的公开展示会引起藏品的衰化,这并不是一定意味着你要把这些藏品从展览中撤出来。一些考古学家更加倾向于用另一件保存中的文物来替换衰化的那一件。不幸的是,这种方法增加了收藏整体衰退的风险,并且出现恶性循环。如果支付不起昂贵的保存服务,*好的办法是继续在已经造成一些损害的环境中继续展览藏品,比把他们移放到储存空间中,并且把另一件文物拿出来替换,然后整一批文物陆续暴露在危险之中,形成恶性循环。
小心拿取修复过的文物
对文物造成*大伤害的通常是对文物的拿取。考古文物通常比看上去更加脆弱。把整个挖掘、运输、保存、修复和展示的过程中的损害降到*低是必须的。处理之前要小心地检查潜在的脆弱的区域,一个不稳定的部位,如裂缝或者是表面的压痕通常并不会很明显,可能被腐蚀产物或者是修补给掩盖了。因此,在文物的脆弱的表面的标记应该要跟随文物。
避免抓住文物上的把手或者其他的突出部分来搬动文物,因为这样做会使接合部位变得脆弱。当拿取那些由几个部分拼接起来的文物时,一定要每一件单独移动,不能试图一次性搬动所有的部分,或者只是拿住文物的顶部。检查藏品的工作一定要在一个柔软的平面上进行。
在拿取文物之前,*好移除戒指和其他的首饰,因为这些东西会刮伤柔软或者敏感的表面。在处理金属类的藏品的时候一定要带上手套(这是出于对文物和操作者本人的保护)。如果没有手套,*好也不要直接拿取金属材料的文物,*好还是使用聚乙烯袋子或者棉布来拿取。一些处理过的木材料会引起皮疹,这是由木材的降解产物或微生物滋生引起的,因此*好还是戴上手套。拿取其他的文物要清洁双手。出于对操作者自身安全的考虑,在拿取任何种类的文物之后都要清洁双手,因为有一些用于处理文物的材料是有毒的。
在搬动文物之前一定要小心规划好,减少事故的风险。避免在没有其他人协助的情况下举起沉重或者超大的文物,因为这样不仅会伤害到文物也会伤害操作者自己。当要把文物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必须要使用手推车。乐百美的手推车对于运送大多数的文物来说都是很有用的。确保一件文物是很好支撑好的,在运输的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移或者滚动。
在拿取文物的时候应该戴什么手套?
手套在防止对文物的伤害的同时,也能保护操作者的安全。在对文物进行操作的整个过程中,手套应该始终戴在手上,由于存在化学危险,残余,副产品,或者是废气等会伤害操作者。有几种不同类型的手套,有一次性的和可以反复使用的手套供选择,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的手套。通常拿取没有污损的考古文物应该使用一次性的乙烯基、橡胶或者丁腈手套。
尽管棉质手套通常被推荐用于处理装饰性艺术或者社会历史文物,但是在拿取考古文物的时候使用棉质手套有不利的地方。在拿取光滑的表面的时候棉质手套不够牢固(比如大的瓷器或者是有光滑表面的玻璃等),而且这些手套很容易被尖锐或者不平的表面钩住,如大多数的金属文物和有松脱或者片状剥落的釉料的瓷器,使用棉质手套会对文物造成伤害。棉质的手套也容易沾上脏污,并且把脏污或者有害物质从一件文物上带到另一件上。另外,棉质手套也容易沾上手上的油和汗,对文物造成损害。也不要使用棉质手套拿取潮湿的文物,或者带化学或其他残余物在表面的文物。这些东西会渗透到手套里面并接触到皮肤造成伤害。
乙烯基的手套,乳胶手套或者丁腈手套更加平滑,防止划伤脆弱的艺术品,而且这些手套的使用在抓握光滑表面的时候更牢,因为有很多人对乳胶过敏,有一些地方已经不再使用乳胶手套了。有些人喜欢在在一次性手套如乳胶手套和乙烯基手套里面带上白色棉质手套,提供更多的保护这样更加舒服也可以保护皮肤。
大多数的保存用品供应商提供这些手套并且经常提及手套的衬里。这些手套在每一次使用之后要更换并清洗。大多数的一次性乳胶和乙烯基手套可以购买有粉的或者是无粉的。使用粉末*初是为了省力和重复使用。*好还是购买无粉的手套,因为粉末容易污染文物或者艺术品的表面和人的皮肤。
怎样评估储存的建筑物空间
建筑是否合适,很是很大程度上要看储存在里面的藏品的类型。建筑物是抵御导致文物衰化的众多因素的**道防线。可以测量建筑物对室外环境的缓冲功能。如果建筑物的条件不是太好,但是也可以通过改造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建筑的改造要先于新的室内控制设备的添置,因为这些设备的安装是非常昂贵的,如果建筑的方面条件不良,也会造成室内控制设备的能耗加大。
建筑内部的环境监测要在整个建筑的各个部分安装记录设备进行记录。应该在一个年度的每一天都要进行记录,这样能够更好地了解季节性的因素对建筑的影响。在室外的安装感应器,提供对照的数据,对于建筑的构造的效果的判断是非常重要的。
在建筑的改造之后,藏品必须重新组织,*敏感的藏品要放在*为稳定和容易控制的区域,出于建筑中央的空间通常是受天气的影响*小的。然后在各个不同的区域做出不同的安排,达到节约的效果。而不是在整个建筑内部不加区别地使用控制设备。
对建筑物的条件的评估:
特征 | 好 | 坏 |
地点 | 良好的排水,遮盖 | 低层,排水不良,暴露,阴暗 |
建筑材料 | 防湿层 良好的隔热 防水 良好的通风 | 墙壁渗潮 隔热不良 有缝隙 |
建筑设计(外部) | 斜屋顶,可控制的通风,少窗户,外部雨水处理良好 | 平屋顶,大天窗,大量窗户,内部的管道和水槽在收藏室上面 |
建筑设计(内部) | 容易进入,防火墙,规划环境分区,收藏区(储藏区和展示区)和非收藏区分开,安全区的区分 | 不容易进入,开放型。缺少内部物理和环境屏障, 空间混合使用 |
建筑环境 | 稳定的相对湿度和温度:建筑对主要的天气条件有良好的缓冲作用,和/或环境维护的控制系统运作良好 | 波动或极端的相对湿度和温度,如:建筑构造的缓冲功能不良,或者环境维护的控制系统不起作用。 |
建筑的维护 | 良好的状态,预防性的维护和修补维护,事故预防措施就位,定时检查,快速修理屋顶,水槽及其他基础设施 | 维护不良,没有定时检查或报告程序,缺乏管理控制的程序,缺乏紧急事故预案 |
如何为库房建立一个干爽的微环境?
创造一个气候与周围的环境气候是不同微环境,或者是小型的区域,对任何形式的文化遗产的保护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微环境可以在现有的储存设施内创建出来,为了满足多种保存的需要,从极端干燥环境(相对湿度低于20%)到潮湿的条件,或者是无氧的储存。在一个考古学的条件下,*常使用的是干燥的微环境。保存金属材料的考古文物通常需要达到低于20%的相对湿度。
创建一个干燥的微环境的*简单的办法是使用几个带夹链的聚乙烯袋,一个套一个地密封。首先,在一个带夹链的聚乙烯袋子装上硅胶粒,聚乙烯袋用竹签或者回形针等刺穿整个袋子,并且放进硅胶(确保刺穿的洞足够大可以允许空气的流通,但是又不会大到使硅胶粒掉出来。把刺穿的装有硅胶粒的袋子再放到一个更大的无孔的4mil带夹链的装有文物的聚乙烯袋里面。为了检测袋子内部的相对湿度,再放一张湿度测试条,可以通过袋子读取里面的湿度情况。把这样的双层袋子放入第三个不带孔的4mil聚乙烯袋子中,密封上袋子。厚度低于4mil的袋子不够密封限制外面的潮气的进入,也不能很好地承受文物的重量。如果文物的尺寸与现有的标准的袋子尺寸不符合,就需要用4mil的聚酯薄膜定做袋子。
另一个创造微环境的方法是使用食品级的聚乙烯或者聚丙烯密封冷藏盒。
档案库房综合智能管理系统
设计原则
本系统严格按照“严格、合理、可靠、经济、完善”和“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 要求进行设计,具体原则如下:
Ø 系统选型高起点:
★ 技术**性:选用国际*新的专业技术与产品;
★ 系统高可靠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均采用技术成熟的产品,平均无故障时间均在 20 万小时以上;
★ 系统运行管理方便:软件系统中文化,操作方便;
★ 设计架构先进:系统采用真正的 B/S+C/S 架构,业内唯一全程 WEB 支持 的监控平台
★ 技术支持能力强:承建单位技术实力强,服务完善;
★ 系统集成度高:系统完美整合了设备实时监控、运行状态、数据查询、 深度分析、信息告警等等;
★ 系统交互性好:用户可通过 PC 及移动终端实时查询系统设备的各种参 数与状态,掌握主动权;
★ 系统可扩展性能强:模块化结构有利于扩容与扩展。
★ 高可靠性保证:系统支持双机/多机热备方案,特殊应用没有后顾之忧;
Ø 投资少: 系统选型具有高性能价格比。
Ø 建设时间短: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系统的安装调试。
Ø 优质的服务:本着“用户**、服务至上”的原则,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售前、 售后服务。
需求分析:
库房恒温恒湿智能控制系统:
★ 温湿度: _个点,监测库房内重要区域的温度、湿度数值及变化情况。
★ 空调: 台(中央空调需带遥控功能),监测空调的运行状态,并可实现远程开关机启停控制模式温度。
★ 除湿加湿一体机:_ 台,自动设定一体机湿度,并对一体机运行状态及内部模块实时监测。
(2)库房自动防火防盗报警系统:
★ 门禁管理: 道门,采用进门刷卡+出门按按钮的验证方式,实现对人员出入情况的管理。
★ 视频图像: 路,监视档案库房的实时图像,并进行视频录像。
★ 防盗: _ _ 个点红外探测器,监测档案库房人员活动情况。
(3)库房自动消毒灭菌系统:
★ 臭氧消毒机 _ 台,监测臭氧消毒机的运行状态及参数,并可实现远程开关机启停控制。
(4)档案库房环境监测系统:
★ 漏水监测: 套区域式漏水,米漏水感应绳,监测库房内除湿一体机以及墙壁四周有无漏水发生。
★ 毒害气体: _台,监测库房内部气体是否毒气超标,并联动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