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天气条件下,空气都对人体有害。
在国外的研究中,温度过低时,人体内一种松果体分泌的松果体激素量也大,使得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的浓度相对较低,细胞就会“偷懒”,人就会变得抑郁、抑郁。长期在高湿度的地方工作生活,容易患风湿病;湿度过低时会加速蒸发,冷空气容易带走人体的水分,刺激皮肤干和鼻腔的干燥,所以冬季干燥强烈的冷空气入侵时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此外,如果空气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有效地繁殖和传播一些细菌和病毒。科学确定,当室内湿度高于65%或低于38%时,病菌繁殖*快,当相对温度为45%~55%时,病菌死亡较快。
湿度通常与气温和气压一起作用于人体。技术地震研究表明,适合人体的空气湿度为:夏季室温为25℃时,相对温度控制在40%~50%*为舒适;冬季室温为18℃时,相对湿度为60%~70%。夏季三伏季节,由于高温、低压、高湿的影响,汗液不易排出,汗液不易挥发,会让人烦躁、疲惫、食欲不振。冬天有时候湿度太低,空气太干燥,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根据研究实验,当气温日变化大于3℃,气压日变化大于10百帕斯卡,湿度日变化大于10%时,关节炎的患病率会大大增加。
人体的致死高温指数也与相对湿度密切相关。当温度和湿度过高到一定极限时,人体的热量就无法传导出去,体温就会升高,这样人超过人体的耐热极限就很容易死亡。因此,我国规定的灾害性标准是长江南部气温高于38℃,或*高气温35℃,湿度高于61%。长江北方地区*高气温35℃,或*高气温30℃,而相对温度高于64%。
夏天湿度增大,水汽饱和时,会抑制汗液蒸发功能的发挥,使人感到非常闷热烦躁。冬天靠近地面的时候,热量传递会加快20倍左右,让人更加凄凉压抑。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发病部位尿酸盐结晶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抗环境刺激能力减弱,不能适应剧烈降温,使病情加重或酸痛加重。如果湿度太低,上支气管黏膜水分流失过多,人会感觉舌头干燥,甚至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和鼻出血,从而诱发感冒。分析还表明,当空气湿度在90%以上时,26℃会让人感觉像31℃。干空气能吸收汗液的速度和人体汗腺产生汗液的速度一样,让我们感觉凉爽。但是高湿度的空气已经充满了水分,无法再吸收水分,所以汗水不得不堆积在我们的皮肤上,这让我的体温不断升高,同时我的心也不堪重负。